咨询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91170.html案例库介绍
案例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客观材料。可为学生提供模拟情景,锻炼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ICA中宣组部分成员合作撰写了档案领域多个主题的案例,构成《档案学基础》课程案例库。为有《档案学基础》《档案学概论》等课程授课需求的教师提供案例资料。
我们将每周额外推送一期“教学案例库专栏”,以供有教学、科研、实践需求的读者使用。如您需要全文版本,可于留言区联系我们。
另外,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提出您认为适合制作“教学案例库”的内容,我们将择优选用。您也可以直接投稿完整案例,一经选用我们将提供百元现金奖励。
以下为本期案例《中俄档案人文交流:档案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正文内容(由于推文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有删减),案例作者为武汉大学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李跃。
摘要档案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中俄两国的人文交流机制是我国已建立的九大人文交流机制中唯一涉及档案领域的机制,研究中俄档案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梳理两国档案合作的成果,能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中档案领域的建立、不断扩大中国档案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更好地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关键词:文明交流与互鉴;中俄档案人文交流;档案合作
人文交流与互鉴具有人文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对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高度重视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并已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建立九大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电、媒体、旅游、妇女、青年、档案和地方合作等多个领域。
在已建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中,中俄的档案合作被纳入其中。本案例通过介绍中俄档案人文交流历史,梳理中俄档案人文交流成果,分析其内在的特点和经验,并展望中俄档案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引导同学们逐步明确档案在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增进不同国家人民相互理解中发挥的作用,并创造性地思考可以采取哪些举措丰富不同文明之间档案人文交流的内涵。
01左中括号中俄档案人文交流的建立左中括号中俄在档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苏联作为第一个率先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支持与帮助。—年期间,中国决定建立档案教育事业。由于缺乏专门档案人才,周恩来亲自与苏联方面通话,请苏联派出档案专家来中国进行讲学。在苏联档案学专家的建议与帮助下,我国相继成立了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并且培养了第一批档案学教师,编写了一系列档案学教材。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历史档案系时,阿·斯·罗斯洛娃代表国立莫斯科历史档案学院的全体成员表示祝贺,并表示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其发展,促进两国档案事业的和谐发展。[1]
在国际上,苏联档案代表提议接纳中国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我国档案界得以出席第四届国际档案大会,提升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此外,苏联还将二战期间众多属于中国的珍贵档案归还给中国,使两国在档案领域的交流不断加深,不断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积极引进苏联的档案管理模式,并结合本国国情,建立了全宗理论等一系列原则与方法,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苏联电影艺术工作者代表团访问上海,图为苏联电影演员契尔柯夫(右)与黄宗英、秦怡(中)交流创作体会/《上海的俄罗斯记忆》插图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中苏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文化合作计划,双方在档案领域的交流合作逐渐密切。苏联解体后,中国积极与俄罗斯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并于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文化合作协定》,在制度方面推动两国的档案交流日益完善。
21世纪后,中俄在档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年12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内设立了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年更名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并形成年度会晤机制。形成中国第一个对外人文交流机制——中俄人文交流机制。在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清晰有效的指导安排下,中俄档案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得以顺利搭建,从而为两国档案人文交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年9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宣布成立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小组组长由中俄两国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担任,并吸收有关方面档案馆或部门的人员参与小组工作。工作小组定期举办会晤交流,双方经协商确定工作大纲,且在每次会议后形成工作会议纪要并进行督办[1]。年,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被提升为中俄档案合作分委会。
02左中括号内容与成果左中括号合办展览年正值我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和俄罗斯联邦档案署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俄友好关系历史档案文献展”于7月4日在成都启幕[1]。展览分为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俄关系、中苏联合抗击法西斯、年至年中苏关系等三部分,展出了来自中俄两国档案部门的百余件(组)历史档案文献,旨在通过展品再现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俄两国在外交、贸易、文化领域的相互往来。
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致辞表示,档案工作是中俄人文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次展览是对中俄两国档案领域合作的回顾。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署长阿尔基佐夫介绍,该展览是俄中两国档案部门合作的“果实”。未来,这些展品将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等城市展出。当日还举行了蓉城“读档时光”特别活动。活动以“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为主线,通过解读珍贵的历史档案,见证四川成都与俄罗斯的友好交往,见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中俄档案交流在合办展览方面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下表为部分中俄合办档案展览成果:
出版书籍与文献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年6月,由上海市档案局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共同推出了《上海的俄罗斯记忆》新书首发式。该书是最新收集整理挖掘的档案成果,以时间与人物、事件为经纬,融入档案元素,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囊括中俄两个文字版本,通过“难忘的岁月”“激情的年代”“协奏美好新乐章”三个篇章,重点讲述民国时期上海俄侨、新中国建立初期上海与苏联的人文往来、俄罗斯独立后上海与俄罗斯在人文方面的互动交流,展现了19世纪末以来上海与俄罗斯(苏联)的人文交流历程。[4]
此外,《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反映了中俄档案人文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继《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年10月—年12月)》于年在北京首发后,年《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正式问世。此次出版的汇编收录了年至年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代表性文献,主要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声明,政府间往来信函,会谈记录等大量史料,该汇编在中国出版中文译本,在俄罗斯出版俄文版两个版本,内容完全一致。
年5月,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框架下中俄档案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上,双方商定继续筹备《中苏文化关系文献汇编(—)》,启动“中俄建立和发展关系(—)”展览的筹备工作,双方表示将继续支持中俄地方档案部门之间的合作[5]。
中俄双方共同编辑出版双边关系历史文献汇编,回顾两国关系,建立发展历史,成功开辟了双方新的合作领域,使得两国人民能够更多地了解、接触到档案元素和档案工作,并从档案史料中感受到中俄两国文化精髓。能够增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为促进中俄关系发展作出贡献。
上海市民参观苏联图片展/《上海的俄罗斯记忆》插图
官方合作年恰逢中俄建交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正式签署了《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指出,中俄人文交流的目标是传承世代友好,巩固民间友好往来,促进文明互学互鉴。支持并促进两国专业艺术院团、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建立直接联系并深化合作,加强地方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国文化艺术领域人才培训和交流。为此,双方将在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档案等领域采取一系列措施[6]。《联合声明》在两国文化交往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方向,为中俄两国档案部门进行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深化中俄两国档案领域务实合作,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档案合作分委会第四次会议于年9月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中俄两国档案部门于年合作制定了《-年中俄档案合作分委会工作大纲》。根据-年工作大纲,双方将在未来5年共同筹备和出版《中苏文化关系文献汇编(-年)》《中苏经济关系文献汇编(-年)》;举办纪念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周年展览、纪念中共六大95周年展览以及恰克图条约和恰克图边境贸易历史档案展;举办档案征集、档案法等专题学术研讨会。制定工作大纲是中俄档案合作的优良传统。
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表示,过去的5年里,中俄两国档案部门通过共同举办档案展览、联合筹备出版档案文献汇编、举办档案学术研讨会、交换档案复制件等形式开展了深入务实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友谊,推动了双方档案领域的合作。新冠肺炎疫情为档案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任务,我们档案部门要创新思路、主动谋划、有所作为,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内涵,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合作水平。[7]
(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档案合作分委会第四次会议)
03左中括号中俄档案人文交流的特点左中括号(一)高层性:中俄两国的档案交流离不开领导层面与制度层面的支持。追溯中俄档案交流历史,中苏时期高层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为后来的中俄档案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推动下我国建立了国家档案局,作为顶层档案机构为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的档案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年建立的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为两国高层合作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为两国扩大档案领域的交流创立了长效机制保证。两国定期召开会议洽谈档案合作事宜,例如年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档案合作分委会第四次会议《-年中俄档案合作分委会工作大纲》,为持续推进中俄档案交流注入高层力量。
(二)连续性:中俄档案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签订《—年档案工作合作协议书》。年,中俄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文化合作协定》,保证两国在文化、艺术、教育、社会科学、新闻出版等领域加强文化合作,并在该协定的框架内陆续签订了七个文化合作议定书,扩展了文化合作领域范围的同时,为档案合作奠定基础。年9月,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成立,为进一步深化档案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年6月,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了《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双方将通过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档案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人文交流。
(三)丰富性:中俄档案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中俄两国在档案领域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密切的渊源,为两国的档案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史料,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发表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从展现形式来看,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成为促进中俄档案交流的重要载体。年,为纪念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第六次会议暨中俄电子文件管理和利用国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大连市档案局设计出一套专题邮册《记忆邮存》。这一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全面展现了中俄两国的档案文化和历史渊源,成为深受两国人民喜爱的文化收藏品[8]。除此之外,民间社会团体和个人也积极参与到两国的档案文化交流合作中来,为深化中俄档案合作、促进中外人文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年4月17日“圣彼得堡周”开幕仪式在南京路步行街隆重举行。
04左中括号未来展望左中括号在未来,中俄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在档案领域的合作,打造中俄档案人文领域合作品牌,继续促进两国档案人员往来,让两国档案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大国文明对话的典范。我国各地档案主管部门应对此项工作给予一定经费和人员上的支持,多与俄方有关档案部门进行接洽互动,尤其是处于中俄国境线的城市、与俄罗斯有密切经济贸易往来的地区,以及与俄建立友好省、市关系的地方,应主动融入档案人文合作之中,助推中俄两国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中国和俄罗斯都有着璀璨和悠久的文明和历史,两国档案部门也保存着大量珍贵的档案文献,两国应凭借此优势积极参与到《世界记忆名录》申报工作中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宣传和保护两国的档案文献遗产。梳理并归纳出那些对于两国共同记忆有重要意义的档案文献,并联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有助于提高档案文献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地位,从而提高两国人民对本国档案遗产重要性的认知,持续推动两国文明交流与互鉴。
此外,中俄两国应继续丰富档案文化交流的内涵和领域,档案文化交流不应该仅限于两国档案代表团互访、举办档案工作研讨会和工作坊、合办档案展览等,还应该加深交流的频度与深度,例如在中俄人文交流中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地区,试点建立中俄档案人文交流合作中心,合力打造集鲜明特色和优势的档案人才培养基地、档案学术教研中心,填补两国档案人文交流的空白,充分发挥好这一平台的桥梁纽带和示范交流作用,必将进一步丰富中俄人文交流的内涵,对于两国深度合作和长远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05左中括号结语左中括号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俄档案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不仅深化了两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与互鉴,中俄人文交流也同样开创了大国之间文明对话的典范,并且作为我国已建立的九大人文交流机制中唯一一个涉及档案领域的机制,能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中档案领域的建立、不断扩大中国档案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档案交流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是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全人类文化共同进步的重要力量。
THINKING案例思考题中俄档案交流机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成果与经验?
谈一谈档案在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发挥了怎样的价值与作用。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举措丰富不同文明之间档案交流的内涵?
案例使用说明中俄档案人文交流:档案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
参考文献
[1]徐丹丹,于元元.中俄档案教育事业的交流与合作[J].档案与建设,(02):13-15.
[2]杨太阳,许佳欣,王玉珏.中俄人文交流视阈下的档案合作成就与展望[J].兰台世界,(12):5-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开展多项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EB/OL].(-10-0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