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打天下要与对手做朋友2005年

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原来市场空间大,大家跟着你走,虽然憋屈,但生存不成问题。现在空间变小了,大家生存受到了威胁,那自然就要想办法突破这种模式。

强者压迫弱者很常见,如何由弱变强需要底层基础的殷实和战略布局的宏伟目标,同时也需要有以土地换利润的信心和态度。

中药材和花茶产业中多多少少都存在贴牌生产加工的事,从课件案例中,华为也主动积极的这样去做过,这可以是发展的策略也可以是生存的被迫。

主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

每个客户的生存都和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类似,有起点,有高点,有终点。如果不能有效的创新有效的产品衔接,企业下游的合作伙伴在市场自相竞争面前利润只会越来越小。

新产品,新企业在遇到老企业/老产品迭代慢,优化少,就转空间微薄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窗口。

所以,如果原来的渠道已经腐蚀掉了,就没有必要勉强度日更没有必要高维护成本的去修修补补。一定是重新拟定一个线路一个渠道。

也只有客户有这个失去又重新得到的时候,才会激起新一波的浪花。

案例: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走向衰落,美国开始强盛。主要附加值的利润产生在销售网络的构造中,销售网络的核心就是产品的研发与IPR(专利)。因此,未来的企业之争、国家之争就是IPR之争,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

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华为的愿景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存在,来丰富人们的沟通、生活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华为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我们可以达到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也能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

华为不可能回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寻求保护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

因此,华为从一开始创建就呈全开放的心态。在与西方公司的竞争中,华为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技术与管理的进步。

华为有多项专利,每天我们产生3项专利,但我们还没有一项应用型的基本专利。一项应用型基本专利从形成到产生价值大约需要7~10年。年上海邮电一所就提出了蜂窝无线通讯,就是手机等一切通讯技术基础的基础,也没有申请专利。

那时连收音机都没普及,谁还会想到这个东西会普及到全世界?

所以国家科技要走向繁荣,必须理解不被人理解的专家和科学家。我们主张国家拨款不要向我们这种企业倾斜,多给那些基础研究所和大学,搞应用科学的人要靠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

基础研究是国家的财富,基础研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享受的。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勇敢开放自己,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积极与西方竞争,在竞争中学会管理。

我们从来没提过我们是民族工业,因为我们是全球化的。如果我们把门关起来,靠自己生存,一旦开放,我们将一触即溃;同时我们努力用自己的产品支持全球化的实现。

我们提倡不盲目创新。我们曾经是盲目创新的非常崇拜技术的公司,曾经不管客户需求,研究出好东西就反复给客户介绍,客户说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所以在交换机上,我们曾在中国市场出局。

后来我们认识到自己错了,及时调整追赶,现在交换机也是世界第一了。

我们把竞争对手称为友商,我们的友商是阿尔卡特、西门子、爱立信和摩托罗拉等。我们要向拉宾学习,以土地换和平。拉宾是以色列前总理,他提出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概念。年IT泡沫破灭后,整个通讯行业的发展趋于理性,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不会超过4%。

华为要快速增长就意味着要从友商手里夺取份额,这就直接威胁到友商的生存和发展,可能在国际市场到处树敌,甚至遭到群起

总结:

回到这一讲的主题:怎么应对行业原霸主的打压?你有没有发现,华为的智慧,就是算了一笔大账。

什么叫算大账呢?如果只盯着战场,全身心琢磨着怎么在战术上击败对手,那就是算小账。这么算,很有可能输,因为对手是有备而来,而且还比你强大。

而算大账,是不看场内看场外。想想在整个行业里,我代表着谁;我能为大家争取什么利益;我能放弃什么利益,与更多友商成为伙伴;我能提出什么新的方案、新的格局,把更多的玩家卷进来,共享价值链的利益。这就是华为“算大账”的智慧。

好,这一讲的主题讲完了。我还有一个启发,不在主题内,也分享给你。

作为对商业世界感兴趣的人,我觉得,在看待商业纠纷的时候,不要盯着大众的反馈,而要盯住行业的反馈。比如说现在,美国打压华为是尽人皆知的事,有些国家也采取了跟随策略。但这些国家的企业是什么态度?华为的客户,比如沃达丰又是什么态度?它们会对国家政策起到怎样的制约?这对我们更完整地看待事件,可能会有帮助。

精评分享:

一、感悟:年,为应对诉讼华为和3Com在杭州成立了华为3Com,其中华为拥有51%的股权,3Com拥有49%股份,华为将中低端交换机等产品放到了华为3Com开发,整个开发、销售团队也转移到了华为3Com,华为3Com的CEO郑树生以及销售主管吴敬传都是老华为人,其开发团队大部分也是由华为转入,当时华为3Com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华为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在一起的,都在深圳的坂田华为基地。在年的时候,3Com公司从华为手中又购得%2的股权,年3Com以8亿多美元收购了全部股份,同时华为3Com正式更名为H3C。

二、《第九讲

算大账:怎么应对行业原霸主的打压?》,要点摘录:

1)年,作为当时数据通信产品市场的霸主,美国思科公司起诉华为存在20多项侵权行为,这场官司,后来被媒体称为“世纪专利诉讼案”。华为如果想降低诉讼对自己的影响,就必须走另一条路:反客为主。

2)诉讼的重点有两条

2.1.第一条是代码抄袭。华为的策略是聘请第三方鉴定专家介入。第三方专家提出,用十分之一的体量抄袭10倍大的源代码,不符合常识。

2.2.关键是第二条。思科控告华为侵犯了自己私有协议的知识产权。所谓私有协议,就是在国际标准之外,某家公司自己制定的通信协议。华为的策略是它没有去证明自己没有使用思科的专利,而是直接在法庭程序中提起反诉。很重要的一条是思科通过不公平手段进行竞争,包括通过专利或其他手段阻止华为的产品与思科的路由器产品对接,还扩散关于华为的不实传言。思科这样做,造成了不合理的市场垄断。

3)年6月,法庭做出裁决,侧面承认,用私有协议与思科产品进行对接没问题。这是华为可以争取到的最好结果。思科不得已被逼上了和解之路。一年之后,双方达成协议和解。

4)诉讼案影响了华为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但是在行业内,它好像给华为加了分。国际市场的大门不仅没有对华为关闭,反而更愿意向它打开了。诉讼案给华为造成了有利的影响的原因:

4.1.当时产业格局的变化是表面上看,思科仍是霸主,但是整个池塘似乎已经暗潮涌动。

4.2.霸主思科的商业模式:思科在产品中使用了大量私有协议,但并不对竞争对手开放。思科不接受其他人付费使用其知识产权,而是规定合作伙伴只能采用它的设备、它的解决方案来做市场。合作伙伴其实变相成为了思科的代理商。当时的数据通信市场,实际上就是思科一家独大,然后再把一些边边角角的利润,分给下面的小兄弟。

4.3.这种局面在新世纪维持不下去了:原来市场空间大,大家跟着霸主走,虽然憋屈,但生存不成问题。现在空间变小了,大家生存受到了威胁,那自然就要想办法突破这种模式。之所以市场暗潮涌动,就是因为霸主思科没有提供新的利润分配方案,建立新的商业生态。

5)华为把诉讼当成舞台:年3月24日,就在诉讼案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华为宣布自己将和美国3Com公司联合成立合资子公司,共同经营数据通信业务。华为3Com采用全新的OEM模式。由合作伙伴提供方案,华为负责代工生产,最终产品贴的仍然是合作伙伴的品牌。这样做,合作伙伴的利润就远高于给别人做代工。这是一颗重磅炸弹。它不仅表明了华为不屈服,同时也是向市场宣告,华为支持建立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没有人可以依靠垄断标准协议,获得超额的利润。

6)华为算大账的智慧,是共享价值链的利益。谁输谁赢那是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luehuoban.com/zhzg/11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