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中国—东盟中心成立十周年招待会上,中国—东盟中心与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共同发布了《中国—东盟媒体合作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媒体合作是推动双方关系提质升级和区域合作的重要纽带,是推进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增信释疑的重要桥梁,是提升中国和东盟国家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当前中国—东盟媒体合作的主要亮点纷呈。双方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并制定规划,合作框架日益完善;召开双多边新闻部长会议,加强媒体政策沟通;举办系列媒体合作论坛,增进交流互信;丰富内容与传播渠道建设、本土化传播力度进一步增强;媒体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活动日益深化。△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左二)、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驻华大使拉赫玛尼(右二)、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左一)和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右一)共同发布报告。(摄影:焦非)当前,中国—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双方媒体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广阔前景。报告提出,双方媒体要重视共同利益,寻求共同价值;要加强双方媒体间合作的统筹协调力度;提升双方媒体涉国际传播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媒体+智库”的模式增强媒体合作效果;挖掘双方文化共通性,发扬“和”理念共通价值。研究报告大家谈陈德海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媒体在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上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该报告的发布有助于双方媒体进一步讲好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故事,促进双方政策交流和民心相通,为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陈实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本报告是中国外文局和中国—东盟中心战略合作成果的一个体现。报告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正式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际,深入研究媒体合作这一重要议题,具有特殊意义和时代价值。研究成果对下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媒体合作效能发挥作用。未来,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还将聚合更多资源,汇聚更多力量,推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与媒体合作走深走远。程曼丽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报告关于中国—东盟媒体合作亮点的总结系统全面,从中可见双方在媒体合作领域从不同方面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报告关于双方合作面临的挑战的阐述,认识深刻、剖析精准;对提升中国—东盟媒体合作效果的思考与建议,具有宏观视野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既有东盟国家个体情况的分析,也有双方媒体合作的国际背景、影响因素的阐释,对未来双方媒体合作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决策参考价值。钟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报告全面总结了当前中国—东盟媒体合作的主要特点,对双方媒体合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准确深入地分析,并提出了非常务实的建议。该报告内容翔实、案例丰富,为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参考,无论是对于媒体实践工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很有参考意义。李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处长、高级编辑该报告立意高、站位准,调研扎实,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和阐释了中国—东盟媒体合作的意义、亮点、挑战,并基于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提出了思考和建议,这有助于媒体更好地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在中国—东盟媒体合作框架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东盟国家媒体已经开展并将继续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合作,致力于共同讲好客观真实的中国故事、东盟故事。(本文转自国际传播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