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连冠三门县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

两连冠!三门县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

近日

浙江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公布

年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

三门县连续被评为优秀等次

年以来,三门县以“鲜甜三门”建设为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两个高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县、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省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县等多项荣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情况(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01

着力打响现代农业品牌

编制出台了《“鲜甜三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三品一标”工程,成功申请“三门青蟹”和“三门血蚶”农产品地理标识,全县农产品生产主体注册商标个,持续打响“鲜甜三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展会契机,与盒马鲜生、沃尔玛超市等电商平台、大型商超签订三门优质农产品购销协议。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引导养殖户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目前我县有多名养殖户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从事养殖,规模达6万多亩。

02

深化培育现代农业产业

制定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提升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农业龙头企业58家。以创建农业“三县”为载体,以实施“四化”为手段,积极推动“一区一镇一体”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成功举办第三届鲜甜三门甜瓜节和柑桔节;实现“研究在三门、育种在三门、种养在三门”,如蛇蟠省级现代农(渔)业综合区,创新伞式大棚保温等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工厂化养殖对虾成效明显。

03

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电商平台

推广“互联网+流通+服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加快推进市场交易、冷链物流等平台建设。成功入选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立三门小海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新荣记、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等优质商家采购点。借势“互联网+”,大力发展三门青蟹电子商务,以三门青蟹为主的小海鲜网店已达多家、微店多家,三门青蟹快递配送量20万余箱、网络年销售额3亿多元。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01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高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深化“四大革命”,“百村万院海上大花园”行动,建成15个美丽庭院示范村,2.2万多户美丽庭院。完成20个养殖塘尾水治理试点、5个镇街“污水零直排区”创建,14个监控断面%达标。高质量抓好环境综合整治,3个乡镇被评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本镇,2个乡镇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2个乡镇列为省级森林城镇,沙柳街道获评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健跳镇获评省级文明乡镇,蛇蟠乡被授予国家矿山公园,入选浙江省十大海岛公园。

02

统筹创建美丽渔村

完成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69个,4个村庄列入年度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推进“七彩民宿联盟”项目,整体包装七彩民宿集群村。加快蛇蟠5A级景区创建,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顺利推进。主题化建设“四好农村路”,目前建成“四好农村路”公里,在台州市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通过召开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主题节庆活动的方式,形成全民抓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03

活化传统文化古村

以“静止时光?乡愁记忆”为主题,对全县历史文化村落进行整体规划、分类开发,先后有18个村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东屏村、岩下村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加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我县已建设完成的黄泥洞等3个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考核验收全部获得优秀等次,第六批省级重点村——亭旁镇包家村突出红色历史文化主题,目前正待省考核验收。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积极能量。

01

“红榜评树”助推道德建设

积极开展“红榜颂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立体式、多维度挖掘宣传表彰凡人善举,评选各级道德红榜人物,先后评选出0多名村级、1多名镇级和多位县级红榜人物,送出动态红榜张,其中7人受到中央表彰、30多人受到省级表彰。完善“以礼育人”“以礼赞人”“以礼待人”“以礼化人”四项制度;充分发挥好人示范效应,邀请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风尚。

02

“文明测评”助推文明建设

建立“文明测评”机制,实施村级文明指数测评机制,从环境清洁指数、公共场所文明指数、人际和谐指数等方面进行测评。组建由村(社区)干部、老干部代表、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乡贤代表、网格员等组成的道德评判团,对群众履约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广大村民破除各类陈规陋习,抵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现象,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03

“三乡有礼”助推风尚建设

推进“文化感召”、“三乡有礼”机制,围绕“评”“奖”“罚”“帮”四项举措,实施“三乡有礼”道德评议工作,将文明积分与荣誉挂钩,每年评选一次“最美家庭”,“最美家庭”享受宅基地优先安排、优先推荐入党、参军、评选各类好人,享受免抵押低息贷款等各项福利。

(四)以治理有效为保障,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01

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圆满完成全县个村社党组织选举工作,全面实行村主职干部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县级联合审查常态化机制,开展“城西式”干部培育工程,打造形成“七彩党建联盟”、“蓝海红心党建联盟”等多个党建品牌,推进基层组织“十百千”工程,累计建成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29个、四星级70个,新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3个。以“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为契机,创设村民代表会议主席团,创新村民代表议事协商小组制度。

02

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依托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和“基层治理四平台”,实现纵向打通、横向整合、协同共治。深化“清廉村居”建设,规范村级权力运行。织密“全科网格”,推进基层党建网格与村民代表网格“双网融合”,充分发挥网格党员在基层党建、平安维护、文明创建等工作中的作用。开展乡村治理(乡镇服务中心)集成改革,统一设立乡镇(街道)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强化统筹谋划能力。

03

多方协同共建共治共享

创设“名誉村主任”制度,组建“千名执委”妇女队伍,完善“三门湾公益谷”,充分发挥乡贤、志愿者、公益组织、妇女等特殊群众优势,以村(社)为基础、社会为载体、社工为骨干,突出群众需求导向,推进“三社”联动。培育发展一批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的社会组织,吸引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落实各项服务引导措施。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经济水平。

01

持续深化脱贫攻坚

着重发展小海鲜经营、民宿经济等新兴产业,打通乡村经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个村全部实现消薄清零,其中26个相对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总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打造了“助共体”改革浙江样本,帮助提供就业岗位个,扶贫小额信贷万元,实施“一户一增收”产业项目个,促成困难群众救助项目38个,收益困难群众3余人。目前,人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

02

提升农民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利用“乡村振兴学院”,有针对地开展农民培训精品工程,开设村主职干部学历提升、海水养殖、柑橘种植、数字农业新电商、乡村振兴人才、农家乐经营人才、农资经营管理等10多个特色培训班,重点培育了多名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人次,促进通过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0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分层分类资助低收入农户学生,对义务教育学生开展“两免一补”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实施低收入农户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异地搬迁和住房改善工作。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0公里,新建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1个。三门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面%,改造星级6家“残疾人之家”。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85%,三门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7.55万人。

04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共赢共享

入选省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县。开展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综合改革试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不低于总体建设用地10%。推进凤凰山国有农垦场改革,实行公司化运作。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实现县、镇两级农合联全覆盖。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创新渔村闲置农房盘活机制,采取流转、租赁、众筹、股份合作等模式,对农房进行改造升级或整村开发。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推行青蟹养殖特色试点险种,开设水稻等20个品种,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05

实施“两进两回”

科技进村: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举办柑橘培训;组织参加新型栽培模式现场观摩培训会;举办现代农业种养技术培训等。资金进村:年,全县涉农贷款余额.74亿元,全县农户贷款余额.75亿元,持续增长。“携手同行,共享鲜甜生活”台州市“国家扶贫日”三门主场活动上,三门县农商行授信1亿元,支持农村蓝色经济的发展壮大。乡贤回村:县委统战部创设“名誉村主任”制度,吸引乡贤回村参与乡村治理。青年回村:完成青农协筹备,以此为平台吸引青年回村。

部分图片来源:掌上三门

仙女都在看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luehuoban.com/zhzg/7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