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翟崑教授
年12月1日晚7时,由国际问题研讨会举办的三十周年纪念系列讲座第四场在教学楼B教室举行。本次讲座以“中国对外战略的最佳实践:从‘一带一路’到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主题,主讲嘉宾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翟崑教授是国关级校友,大学期间曾是国际问题研讨会的成员。
讲座开始后,翟崑教授首先为大家简要讲述了当年在国关的求学经历和学术道路上的感悟。“在学习国际关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用自身视角认识、理解和记录这个世界。”翟崑教授分享到。
随后,翟崑教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以“一带一路”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奇迹、陷阱、Z世代”三个关键词,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关系的演进历程。
▲翟崑教授正在讲解
翟崑教授指出,倘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东盟成员间一直保持至今的和平局面是两个“奇迹”,那么30年来,中国与东盟间的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则可以被称为第三个“奇迹”:年,中国与所有东南亚国家建交或复交,并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年亚洲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同舟共济;中国与东盟在“10+1”、“10+3”等框架下进行对话合作;年东盟超过欧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同年11月,RCEP正式签署……30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一路高歌、砥砺前行。除此以外,中国-东盟关系的深入发展更为中国完整区域观的形成“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此后,中国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家间的双边外交,而是进一步寻求与周边几大地区的整体联动。
接下来,翟崑教授指出,当前中国与东盟以及东盟内部仍面临许多难题。随着中美在东南亚地区的角逐不断升级,当地的“奇迹”有没可能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东南亚国家是否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面对美国“旧灯塔”与中国“新航道”,东盟将如何抉择?或是探索出除此之外的新道路?翟崑教授认为,目前东盟并不会轻易倒向任何一方,而是正从“化解冲突观念”和“优化实践模式”两个维度出发,与中国共同构建一个包容性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区域秩序。
▲同学们认真听讲
在讲座的下一个部分,翟崑教授又通过回溯历史,为大家讲解了30年间国人的东南亚区域观。“中国-东盟良好关系的构建已经熔铸了两代人的努力。”翟崑教授强调到。30年前的学者们从东南亚看到了“遇”,正是他们的努力促成了中国与东盟的“相遇”与共同发展的“机遇”;如今的学者们则从中看到了“道”,他们在探索中国与东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特色“道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的是,“Z世代”将于不久后正式登上时代的舞台,构建中国-东盟包容性区域观和区域秩序、帮助中美两艘巨轮安全航行于东南亚之海的历史重任,也即将落在“Z世代”的身上。“Z世代”会为中国与东南亚的发展提供怎样的新思路,十分值得期待。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讲座过程中,翟崑教授多次引导同学们思考家乡省份与东盟的联系,帮助同学们发现“一带一路”在自己生活中留下的印记。翟崑教授还告诉大家,相比于单纯地教授理论,他更希望同学们独自探索答案。“独立思考并寻求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问题的方法,应当是国关人共有的情怀与责任。”翟崑教授如是说。
On-site
interaction
▲现场同学积极提问
在现场交流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缅甸政局到中缅关系,再到越南未来的发展道路,翟崑教授的耐心解答让同学们讲座主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当晚九时,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
▲国研会成员与翟崑教授合影
_ASIP_
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外交的最佳实践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新亮点,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不断深化,但也曾遭遇过风波与坎坷。正是在无数领导人、战略思想家、企业家、各种组织与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东盟关系才能成为当下的“奇迹”。现如今,“Z世代”一步步走向成熟,即将接过前辈们的重任,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AssociationofStudyofInternationalPolitics
文
陆知宜
图
朱浩然
辑
惠予芊
校
王璇卿夏馨王翊宣
审
姚宗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