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雀斑 http://pf.39.net/bdfyy/bdfzd/index.html
3月26日,首届中国功能型无人车技术与行业发展论坛顺利召开。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作了题为《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及计算基础平台研发进展》的主旨演讲。以下是李克强教授的报告原文:
尊敬的项昌乐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业界的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代表我们团队,向大家报告我们的工作。
智能汽车是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代表性产业,是世界各工业强国的战略竞争之地,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都将其列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态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技术层面,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带动AI、信息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从产业层面来看,智能汽车与相关产业加速跨界融合和深度协同,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不断扩展延伸。从应用层面来看,智能汽车产品功能和使用方式深度变革,已经使其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从竞争层面看,世界各国都在制定相关国家战略,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创新,有的国家已经在智能汽车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对我们国家来讲,智能汽车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形成了智能汽车顶层设计规划,明确提出智能汽车发展的远期愿景和近期目标。最终目标是全面建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和架构,真正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汽车强国愿景,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期目标是到年,完成六大体系建设,实实在在地进行市场培育,支持完成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这样一个重大发展战略里面,需要构建智能汽车发展的六大体系,包括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生态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法规标准体系、产品监管体系、网络安全体系。
技术创新体系方面,智能汽车是高新技术产品,我们必须要形成支撑自身产业发展技术体系,突破关键基础技术,其中包括基础前瞻技术、共性交叉技术,也包括完善测试评价技术,还要开展应用示范试点。
另外需要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虽然我们在谈智能汽车,智能汽车平台除了车本身以外,我们还需要基础设施,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还有信息的基础设施,比如定位、通信、大数据、云平台等。
当然还包括建设完整的基于新一代的智能汽车的法规标准体系、产品监管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因为智能汽车不仅仅具有商品属性,还是一个具有很强社会属性的产品。社会属性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未来汽车需要信息、物理融合的系统,所以从端、管、云几个方面都需要对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作完整的体系构建。
针对国家形成共识所颁发的智能汽车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中国标准的智能汽车,而满足中国标准的智能汽车的最大特点需要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自动驾驶新的发展阶段,它对我们现有的单车智能和网联式汽车进行融合,两者融为一体形成新产品、新模式、新生态。
与常规汽车相比,智能网联汽车具备两大重要特征,一是多技术交叉,跨产业融合,不仅是机电一体化,而且是机电信息一体化,需要汽车、交通设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多个产业跨界融合。二是本地属性与社会属性增加。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不同的技术路线与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通过《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来推动设计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首先构建行业共识的体系架构。智能汽车是由它的物理空间映射,通过新一代移动互联方式映射到信息空间,然后通过虚实融合为一体的体系架构。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相关建设难度很大,包括车辆架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我们已经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架构在推进。
在这样的复杂系统架构下,要有五大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基础平台、计算基础平台、车载终端基础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也需要有两个支撑点,车脑和云脑,今天我们谈谈车控技术平台里面的基础,也就是车脑。
为什么有这样一种基础架构的平台?未来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出现以后,智能网联汽车会对汽车产品和产业生态发生改变。我们要通过软件定义车辆,平台软件化,车辆处理融合中心化以及车辆行驶功能智能化。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网联汽车全面接入数据链路,为车云大数据、信息安全、生态应用提供融合载体。针对未来新型移动数据中心的要求,我们需要新一代软硬结合的集成体。我们对集成体给了一个定义,称之为计算基础平台。
计算基础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产业的生态模式,左边是传统的产业链的形式,首先是整车厂,然后是ECU软硬件,然后是二级供应商包括芯片、内核系统、IP等。智能网联汽车时代需要新的技术,包括处理器异构技术、基础软件框架、AI应用、硬件加速以及中心云、边界云的数据共享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图基础支撑,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立承载,所以未来会有新的产业生态诞生,我们定义了1.5级供应商的概念。未来我们要做自动驾驶车控平台,包括车控OS等。所以,我们要研发出计算基础平台,诞生一种新的产业生态。
在这样一种平台下,对产业产品、产业生态与组织形态的定位确定以后,我们认为未来基于这样的计算基础平台,会创建新一代软硬件生态体系。最早的PC时代有Wintel联盟概念,智能数码时代有AA联盟,智能网联时代我们希望在中国标准推动下实现中国车辆生态。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通过重点模块的突破,为中国车用操作系统、车用芯片等卡脖子技术提供产业化平台。
我们通过与行业反复讨论形成了共识:蓝色框架是车控OS操作系统,红色框架涵盖基础硬件。这是软硬结合的方式,把应用软件加上硬件以后形成应用平台,这是我们需要突破的产品。我们认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是运行在异构分布硬件架构上的实时安全平台软件,可以提供整车及部件感知、规划、控制等功能框架并向上支撑智能网联驾驶生态软件集合。计算基础平台包含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和异构分布硬件架构两部分,提供开发适配不同车型计算平台产品的基础共性软硬件。
我们认为这种产品架构,是未来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核心平台,形成了行业共识,我们不断推进这种架构的产品定义和规范标准制定。
我们正在开展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攻关,打造计算机基础平台产品和生态。在重大产业攻关领域:进行弹性扩展异构分布硬件平台;实时安全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功能软件;计算基础平台安全模块;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基础生态功能模块的研究。预期产业的攻关目标:突破新一代“核”“芯”技术并产业化,推动中国自主开放、行业融合、高效定制开发的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支撑网联云控、车云大数据、信息安全等生态应用。
基于共识的参考架构,我们正在整合和组建市场化主体推进计算机基础平台自研开发及产业化工作,包括三大产品和两大平台。产品一是智能网联汽车的ISVOS1.0产品,产品二是异构硬件,产品三是车路云协同基础软件;平台一是车辆平台搭建,平台二是OS与车辆集成。
基于行业的共识架构开发,各种企业的架构都可以使用。过去各个企业做的是垂直领域,没法协同发展,没法形成有效生态。未来形成了平台化产业生态,可以跨车型、跨硬件有效协同,包括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产品。还具备可扩展性,可以用第三方算法,也可以用我们自己的算法,也可以用定制的算法,包括全生态,网联云控、车云计算、信息安全等。新一代智能汽车没有这些生态产品是无法推进的。
具体来说,我们整合行业力量进行开发,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大力支持,已经完成整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代码开发、软硬件集成调试、仿真搭建以及车辆线控平台等闭环迭代开发。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开始形成产业生态合作伙伴,我们不能闭门造车,通过技术链打通、产业链协同,真正形成产业应用。在行业共识下,我们通过制定标准,关键技术攻关,与上述合作伙伴做战略协同,开发未来新一代智能汽车车控系统的计算基础平台,包括广义的车载OS系统、可扩展硬件等等,推动形成完整的产品。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往期推荐阅读往期热文(点击文章标题即可直接阅读):简单、高效、低成本风洞测试方案我国首个实用化无人机“蜂群”,中国电科单车发射48架巡飞弹揭秘无人机自动机场—换电机场VS充电机场守护能源互联网,云圣智能旗舰级车载无人机+全自动机场系统埃洛克防务发布守望者、观测者走进飞思无人科研平台,让无人智能科研更简单上海特金推出国内首个城市级网格化无人机管控系统窜入南海,侦察我军潜艇:中国强行没收美军水下无人机长光禹辰MSV2多光谱相机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