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AfCFTA,下称“非洲自贸区协议”)已于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人民日报海外网舆情中心将依据全球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数据,梳理非洲大陆国家媒体与非洲社会对非洲自贸区及其与中国“一带一路”结合的舆论关切重点并总结相关舆论反馈,点明中非投资合作新方向,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出海企业在非洲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一、非洲自贸区正式启动中非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
非洲自贸区是非盟《年议程》战略框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该自贸区协议自年6月开始启动谈判到年7月非洲自贸区正式宣告成立,历时4年。非洲自贸区建设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发展,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在非洲大陆的自由流动,从而形成非洲单一大市场。截至年12月,非盟55个成员中共有54个成员已签署协议,自贸区也于年1月1日正式启动,非洲自贸区的启动将使非洲大陆成为一个覆盖超12亿人口、GDP合计超2.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并将有助于非洲经济渡过疫情难关,为未来重振经济铺平道路。
作为一个框架性协议,非洲自贸区协议的内容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和争端解决等多个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该协议已完成第一阶段谈判,涉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领域。受疫情影响而延迟的第二阶段谈判主要涉及投资、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等事宜。自贸区协议生效后,非洲将逐步取消90%的商品关税,到年,区域内贸易额将比年提高52%。如果非关税壁垒同时减少,域内贸易额则有望提升一倍。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如果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议全面履行,到年非洲有望获得近亿美元实际收益,使万人有望摆脱极端贫困。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走势良好。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2.21%,中国也已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20%。自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非务实合作硕果累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站等一大批项目成功实施,给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显著变化。截至年1月初,非洲大陆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已达46个。有非洲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企主动融入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中企可在公路、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非洲开展合作,帮助非洲突破非洲自贸区建设瓶颈,降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为非洲自贸区建设注入诸多动力。
中国商务部也在年回答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自贸区的相关问题时表示,非洲自贸区建设将为中非合作提供新契机,增添新活力。中方将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与非洲自贸区建设及非洲一化进程的相互对接,推动我与非洲国家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非洲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海普里特此前曾撰文称,非洲自贸区将加强非洲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促进建立更具包容性和更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更具规模效应的非洲自贸区无疑更有吸引力。相信自1月1日开始实施后,将有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入驻非洲大陆,增加对非基础设施、制造业、金融服务等投资助力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中国而言,非洲自贸区为中非经贸合作向更多领域开拓创造了有利条件,将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同时,非洲自贸区的形成,也为中企提供了更加合适的投资市场,塑造更加正面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在地区形成示范效益。
年12月,中方还与非洲联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非洲联盟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该规划也成为我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个共建“一带一路”规划类合作文件。根据规划,中国将继续推进与非盟《年议程》战略框架的对接,加强与非洲自贸区国家在多个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二、非洲自贸区在非洲国家主流媒体和社会中的舆论传播分析
(一)对非洲自贸区相关话题的传播声量分析
据人民日报海外网全球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显示,监测期内,非洲大陆国家媒体共发布了篇有关非洲自贸区协议及相关涉华议题的新闻报道。文章主要围绕非洲自贸区协议有助于非洲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中国提出援助非洲和长期合作意向、中国同非洲国家“一带一路”项目进展等话题展开报道。
(数据监测周期: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
从非洲各媒体报道数量走势看,年上半年,非洲媒体对非洲自贸区及相关涉华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