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50.html
港股上市公司理文造纸子公司重庆理文战略调整,完全砍掉生活用纸后加工业务,这块业务据说年产值4-5亿,调整后专注于原纸制造,调整原因是持续多年亏损。
对于这件事,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思考:
后加工基本没有进入门槛,目前行业产能过剩,最近两年价格战严重,市值百亿的企业做出这样的决策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说明行业到了某个临界点。
理文老板的魄力不服不行,前期投入资金并不少,但到了真要调整时一点都不含糊,真正认识到有些问题并不是给更长时间、更多资金就能解决,即使已经投入很多资源,也要快刀斩乱麻,说砍就砍。
砍掉亏损业务,集中精力做强盈利业务,就像是投资交易一样,及时止损,让盈利奔跑,而不是有一点盈利就卖出,反而把亏损股票拿在手里等待回归。
原来理文只涉及原纸业务,后来才拓展到后加工成品纸业务,现在又全部砍掉,说明这两块业务逻辑、经营策略差异很大,对企业经营者的能力要求完全不一样,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实际并不那么简单,这也是巴菲特为什么强调能力圈重要的原因。
原纸市场销售是toB业务,销售相对简单,竞争也没有那么大,而且理文本就在行业有一定话语权(定价权),但后加工toC业务是完全竞争的开放市场,面对的不再是企业这类大客户,需要在天猫、京东、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参与竞争,整个运营逻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理文前期也投入大量费用在自有品牌推广上,包括请赵丽颖代言,但在营销上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甚至去年在电商渠道不惜超低价抢占市场,最终换回的只有亏损,而且是持续的亏损。
所以这个年代,不要老想着先亏钱冲销量,在慢慢想办法赚钱,即使这样也一定要设定一个时间线,否则大概率会超出你的控制,突然想到今天爱奇艺大裁员的消息,这就是长年持续大额亏损的结果,搞到最后大家都很难受。
你看到的高举高打、销量第一,并不一定是好事,也许就是昙花一现,活得久才是王道。
不要被看到的表象所迷惑,那些你没看到的东西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这背后和企业管理有很大关系,首先是从toB到toC的转变,这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也是华为牛掰的地方,这个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对于一个toB业务公司来说,拓展toC业务就是一次创业过程,单纯依靠职业经理人做成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好像理文后加工业务就是完全由职业经理人负责,这并不是说职业经理人有问题,而是说,在面对这样的新业务时,需要整个公司的战略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当作一块新业务来经营。
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理文搭建了一个后加工园区,让其他只做后加工厂家入驻,购买它的原纸,它把产业链相关的公司都聚在一园区,包括包装厂、快递公司等等,这个模式本身是一项创新。
把纸箱厂、包材厂等产业链企业都聚集在一个园区,通过规模效益把原本分散的订单集中在一起,可以降低整体成本,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简单来说,10家后加工企业聚在一起,需要采购的纸箱数量是单个企业几倍,对纸箱厂来说可以薄利多销,这些后加工企业可以比单个企业的采购成本更低。
另外聚集在一起还可以联合起来和快递公司谈到更低的价格,1公斤以为快递费可以做到1.5元左右;此外园区还能吸引更多人力资源,拥有大量的从业人士,单个企业更容易招到员工,这都是规模化带来的好处。
因为它有后加工工厂,相比其他租用厂房的公司来说,理文后加工具有更低成本,据说园区其他工厂接到一些代加工订单时,理文会想办法直接去联系甲方,给对方更低的报价,这就直接抢自己客户的生意,这是很不地道的做法,本质上也违反商业道德,不可能长久。
相反我所在的公司经营显得更加稳健,从年初开始董事长就要求稳,这和公司阶段、老板有很大关系,凤生相比理文小不少,凤生一直以来都是脚踏实地,即没有亏损,现金流也很健康。
行业最糟糕时,也是行业大洗牌的时候,活下来企业将会占领更多市场份额,逐渐变得越来越强。
川内其他一些造纸企业,福华据说也暂停后加工业务,斑布从一开始接触上资本,现在更偏向于政商之路,听说他们目前状况不是太好。
所以当公司到一定阶段,不瞎折腾,实实在在做人、做生意就是做好的选择,也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行业最差的时候,依旧能活得不错的企业,一定有它牛掰的一面,这里的牛掰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就是朴素的常识,例如诚信、实在、本分等等。
据说另外一家企业在与快手辛巴合作时,产品偷工减料,产生上万单退货,关键是这样的行为毁了自己的声誉,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再看凤生,从来都是脚踏实地,从不搞偷工减料这类事情,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也会负责任的解决,可能看起来这没什么,但现在的商业世界就是连这些最本分的东西都变得稀缺,这反而显得更有价值。
如果你是一个合作商,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天天偷工减料的还是实实在在的企业?你不傻,即使后者的价格更高一些,你也会选择后者。
这就是一个企业声誉的价值,很多时候它是无形的,但在关键时候总会起到作用,这需要长期践行才能积累。
这是一堂很有价值的商业课程,这两年也是观察商业变化最好的时机,也是看一个人能力、心态、视野很不错的时机。
只有最糟糕的时候,才能知道企业的真实水平,也就是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个人也是如此,大环境好的时候每个人看起来都很牛,真正到经济下行时,你就知道你到底在什么水平。
另外看了一下理文造纸的股价,估值真是低的可以,市值亿港币,21上半年净利润19亿,再去看恒安(心相印)也是超低估值,这两家最近都有回购股票,早认识企业价值被低估,恒安按照现在股价计算,每年的股息分红都达到6%。
再去看港股其他造纸企业,估值基本都在个位数,有趣的现象,背后蕴藏着什么呢?
其他文章:
简单分析最近原材料涨价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拜访两个加工厂的一点思考
王永贤感谢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