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摘要:基于日本深度访谈的文本数据,本文从自我评价和合作伙伴评价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日本的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比较分析合作方的公认问题以及在合作意识、合作效率和成果处理方面的认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协调员不足和合作成果评价不完善是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公认的重要问题,并且存在以下认知差异:①在合作意识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看待产学研合作的观念不同,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倾向于开展长期合作的基础研究,企业则倾向于开展有速度感能够商业化的短期合作;②在合作效率方面,产学研合作方对经费、资源的理解存在分歧,以至于很难形成稳定的研究体系,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效率;③在知识产权处理方面,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对于合作成果的价值及利益分配的认定存在分歧,主要表现为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倾向于以论文发表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公开,企业则为了维持竞争优势倾向于不公开。
0前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年1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基础研究机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对于提升中国基础研究能力、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献梳理表明,已有很多学者从创新效率协同创新、五位一体等视角对中国本土情境下的产学研合作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从创新效率视角,肖丁丁等剖析了影响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庄涛等测度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从协同包新视角,陈劲等构建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原长弘等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并剖析了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验证了其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从“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视角,蔡三发等通过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案例对五位一体模式展开了分析,原长虹等探讨了政产学研用对高校知识创新链产出效率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下,创新作为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是符合中国本土国情的前瞻性决策,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本身是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三类技术创新主体,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三者之间难免会存在分歧甚至摩擦,从而影响合作效率与成效。因此,国家宏观政策的愿景与产学研合作的实情之间可能存在差距,该如何切实有效地加深产学研合作方之间的友好协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成为当下需解决的重要命题。不同于以上学者对中国本土情境下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本文以日本为例进行分析。选择日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如下:第一,日本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是其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的经济与科技强国中,日本是后进国家中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科技实力快速提升的典型国家。《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日本位居世界第6位、中国位居世界第28位,证实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的优越性。因此,日本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政策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国际发展经验借鉴。第二,尽管现有不少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