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给吾儿小自行车打气,到门卫处借了一个打气筒。
前轮的气很快打满,后轮却难以打满,气无法冲进去,拔下打气筒的气嘴重新联接几次,使劲力气打,还是不行。
门卫见我如此这般,也很着急,这么一个小自行车,怎么这气就打不进去呢?
我也困惑!
后来,我放了后轮的气,轮胎彻底变瘪,这次打气便痛快了,三下五除二便打满,原来,是后轮的气门芯被什么东西堵住,加上后轮还有一些气,大概里面的气也给气门芯一定的压力,所以打气筒的气无法打进。
大功告成,我和门卫总算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我的印象中,这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次打气,从前从未遇到过此类情况。
我便想,人也像这后轮,如果里面存了一些气,而气门芯又被杂物堵住,打气筒是无法把气打进去的。
好比那所谓饱学之士,因其“饱”,加上内心亦被某物所蔽塞,新的知识及理念亦是很难进入其内心,古人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甚为有理。
这堵塞人们内心的杂物,大抵便是自满,这自满或来自世间所给予的某种认可或荣誉,或来自自我认知的明显自负,觉得天下之学问,吾早已全收进肚中为我所用矣!
由此可知,这自负所带来的自满,便如那堵塞气门芯的杂物,外界如何花大力气给其冲气都冲不进。
只有当某天意识到,有一杂物堵住了自己内心,必须放空自己,把杂物清理,才可以让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进来。
当懂得放空自己,新的知识和理念便容易进来。
尘世诸人,所谓成功者见的不少,有小成功继而中成功最后大成功的,有小成功而后裹足不前的,有小成功而最终失败的,除却客观原因,大抵便是因谦逊而有差别。
佛说,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说,一切继续成功者以是否谦虚而有差别。
古人曰,谦受益,满招损,言之有理!
与某些人交谈,谈到其经验老到处可谓眉飞色舞,一旦谈到其不太熟悉或不太赞成的地方,脸色立即晴转多云,或直接转雷阵雨继而暴雨。
其把自己看成了权威,并且是绝对的权威,内心大概亦被杂物堵住,所以外界之丝毫信息,可谓油盐不进。只能说,此类人等,大概是活在自我感知权威的世界罢了。
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天上下雨,一群博士讨论如何计算从屋檐到地面的滴水时间。博士们搬出各种先进理论相互发言,仿佛搞国际学术交流,此刻来一农人,大概是环卫工,正准备清理水渠。
其见博士们高谈论阔,争论如何计算这雨滴时间,言辞激烈,其走过来,拿出手机,打开秒表,接着数落几个雨滴下地之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平均时间,交给博士们,博士们哑然失笑。
原来,当一个人被某种所谓理论充满内心而不懂得放空自己,有时甚至最基本的常识都会忘却,原本简单的一件小事,也会弄出翻江倒海般的动静。
难怪他们哑然失笑,吾也哑然失笑,因为吾辈也犯过这等低级错误!
做领导的,如果过于自满,对团队的凝聚才智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是领导,听不见他人言语,下属自是不敢轻易表达真实观点。
是故,大概所谓团队之智力,便只是领导一人之智力罢了,一人之智力,又何以和众人之智力抗衡?虽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不敢确定,你是否就是那掌握真理的少数人之一?
保险的做法,大概还是先学会清除自己内心之杂物,放下自满和自负,以空灵之心,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实观点!
即使你认为,他们的观点还是不如你的正确,但或许,你可以找到大家都认可的观点——统一了思想,行动便更有效力。
如果你已习惯一言堂而不做任何改善,可以预见的是,当下之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估计你的决策会离真实越来越远!
即使偶尔符合了真实,但下属亦不一定理解,执行之效力也未必好,因为他们只是被动地执行命令,如果是主动地执行他们理解并认可的命令,那效力又另当别论。
相对于高大上的战略,这些都是小事,但往往是此等小事,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可以续写昨日之辉煌,因为“心空”之故!
愿君做一个可以打进气的“轮胎”,续写昨日之辉煌!
浪奔浪流亲友如相问,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