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存美国印太海洋安全战略的阵营化

                            

以下文章来源于世界知识,作者吴士存

世界知识.

《世界知识》杂志创刊于年9月16日,上世纪50年代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以“平实理性看世界”的宗旨,分享国际时政观点,解析中国外交声音。期待与广大读者、作者和合作者互动交流。

点击上方“中国南海研究院”订阅我们

本文摘要

美国“印太”海洋安全战略的“阵营化”深陷“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怪圈,既是对多边主义合作机制与共识的悖离,也给域内国家造成选边站队的困境,日益显露出美国以实力而非互信和多边共识塑造地区海洋秩序的企图。美国的这一战略及其背后逻辑不仅无助于亚太地区海洋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治理,还将使本地区海洋安全秩序的“碎片化”趋势愈演愈烈。

吴士存

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

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

本文来源:《世界知识》年第21期

正文篇幅约字,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年10月10日,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首舰“朱姆沃尔特”号抵达日本横须贺,正式编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这是该舰自年10月服役以来的第一次海外部署行动

近些年,美国政府发布多份高级别规划文件,在新的全球和“印太”战略框架下对地区海洋安全战略进行了再设计。这些报告构成延续性,一再强调同盟和伙伴力量在美国“印太”海洋安全战略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此后的实践使得美国“印太”海洋安全战略的“阵营化”趋势逐渐清晰。

美国在“印太”制造“阵营化”趋势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阵营化”,主要是指美国日益倾向于把联合少数“志同道合”国家作为实现其在“印太”地区海洋安全事务中的预期利益诉求及目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志同道合”伙伴包括其条约盟友以及存在利益诉求和战略契合点的其他国家。

美国按照“小多边主义”或“双边+”的思路,精心设计了几乎覆盖整个“印太”地区的海洋安全“小集团”网络。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的亚太海洋安全战略主要以和盟友、伙伴的双边合作为主,美越、美印之间的海洋安全合作提升最为明显。年以后,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在设计出台“印太战略”的同时,也加快推动其地区海洋安全战略从“双边”向“多边”升级。拜登上台后,在总体继承前两任思路的基础上,以提升联盟和伙伴关系为基本路径,出台新的“印太海洋安全战略”,修复美菲海洋领域合作,延续美越涉南海安全合作,推动美国-东盟海洋安全关系再升级,并提出涵盖整个“印太”的海域态势感知合作计划。

从年底重启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机制(QUAD),并把海洋安全作为主要议题,到年9月建立冷战结束后全球首个条约军事同盟,也即联合英国、澳大利亚成立三方安全联盟(AUKUS),再到年5月QUAD峰会推出“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IPMDA),美国拼凑的“准海洋安全联盟”网络覆盖了从东北亚、台海、东南亚延伸至印度洋及南太平洋的全部“印太”区域。

这些“准海洋安全联盟”在成员组成上相互重叠,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QUAD作为非条约多边安全机制,在地理上将印度洋、南太平洋和东北亚三个地缘政治板块串连在一起。AUKUS为美国将澳大利亚培植成其在南太平洋地区的真正“代理人”提供了抓手。“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将整个印度洋、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国家海上力量以打击非法捕捞、不受管束、不报告渔业活动(IUU)等任务整合到一起。

美国构建的“印太”海洋安全“阵营”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特点。年版的美国《“印太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目标是联合盟友和伙伴,共同塑造“对美国最有利的影响力平衡”。除印度外,QUAD和AUKUS的成员国都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国家。美印年签署新版《防务关系框架协议》之后,先后达成《后勤交流协议备忘录》《通信兼容性和安全协议》《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定》等三个重要的军事安全协议,建立起准盟友级军事安全合作关系。美国的“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也只是以打击非法渔业活动为特定共同目标,针对符合美国对共同利益和价值界定标准国家而设计的“海洋安全俱乐部”。

年2月12日,韩国外长郑义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本外相林芳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三边会谈

美国的“印太”海洋安全“阵营”设计以中国为“假想敌”。美国把中国定义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有足够军事、经济和外交能力来削弱或挑战当前世界秩序的国家”。“印太”地区是美国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的主要地带,海洋则被美国视为两国影响力竞争的主要领域,覆盖了从东海、台海到南海及南太平洋地区的整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QUAD及AUKUS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luehuoban.com/zhxn/11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