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m.39.net/disease/a_6010389.html
王如晨/文
阿里云日前确立的“坚持伙伴优先”立场,既是BacktoBasic年度战略的落地,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化解挑战、走向兼顾规模与获利的有效增长机制。
理解这一逻辑,你就能看出半年来阿里云为何出现如此多变化,并捕捉到这一刻它于阿里集团的估值助益与牵引价值。
发布会上,阿里云智能全球销售总裁蔡英华的演讲,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阿里云的边界,二是重塑生产关系,激活生产力,推动增长。
一句提纲挈领的Slogan是“坚持伙伴优先”。
它主要体现在“三条价值主张”里。也即分工明确的合作模式、货真价实的权益体系、长期稳定的发展政策。
“分工明确的合作模式”确定的就是边界。就是围绕客户数字化服务,阿里云与伙伴基于各自专长形成的能力界面。
阿里云定义了5类合作伙伴,即分销、集成、咨询、ISV(又分联合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伙伴。它们并不割裂。所谓“5类”也是5个能力标签。大部分伙伴都有一个以上。标签越多,合作越深。
无论如何定义,阿里云基本边界都是聚焦核心技术与通用型能力,而行业知识和上层应用能力,更多由伙伴补齐。
过去不也如此描述吗?
比如年春,阿里云北京峰会,行癫强调了“坚持被集成、不做SaaS”;年年中,阿里云确立“云钉一体”战略,强调了“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强生态”。随后,钉钉借助“云钉一体”、低代码平台确立“两个数字化”与PaaS化道路。年,行癫进一步强调“做好服务”。
此刻,为何进一步确定“边界”呢?
这是一个复杂问题。这里,我们先从阿里云数字化服务的演进周期切入。
年云栖采访环节,行癫在回答夸克关于“阿里云是否变得太重”问题时说,大部分公司会经历4个阶段,即项目化阶段、产品化交付阶段、SAAS化阶段、SAAS化后的大平台大生态阶段。而阿里云4种服务都有。
项目化需深度定制,有时适合打造样板工程,但很难沉淀出效率与规模化输出的能力。由于延伸到应用层,很多非它擅长,阿里云业务显得太厚。
行癫坦陈,阿里云确实想做薄,只是客户成熟度不一,须提供更多价值。他强调阿里云并非将做项目当成商业模式,他认为产品化交付不错,只是许多需要现场运维,难点不少,而云计算则第一次将IT变成SAAS化服务,软硬件都可实现,属于比较理想的商业模式。
上半年阿里云峰会前,行癫接受钛媒体采访时再度坦陈,阿里云要做的东西确实更底层一点,但为了客户能用起来,自己用业务翻译了一层,搞各种数字化项目,结果越搞越厚,离云越来越远。
这是一种反思。项目化下,阿里云应用层越来越变厚,生态合作面临诸多考验。
若只是公有云分销,伙伴不会直接受到影响。但如今,云计算场景日益多元、深化,许多合作已演进到项目或联合销售。过去,定制化、项目化的混合云服务,“责、权、利”边界不清,组织与流程缺乏协同。伙伴心里也会打鼓,心生谨慎。即便很多项目交付成效不错,中间磨合、推进都隐含较多成本,信任体系会非常脆弱。
蔡英华化解这一挑战的关键是,优化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
确定能力界面,理顺权益关系相当紧迫。阿里云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鼓励伙伴优先,走到前面。蔡要求将伙伴纳入整个组织范畴,“由外向内看”,将伙伴视为组织核心,阿里云应基于伙伴能力接口主动适配,而非相反。
等于将伙伴变成“小前台”,它们更能听见炮火的声音。这与行癫此前表达异曲同工:阿里云提供武器、弹药,而不是自己冲上去打仗,不对战争结果负责。
这也是阿里云的收敛与回归。行癫上半年公布的BacktoBasic,核心理念就是回归云计算本质,聚焦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与其说是技术维度,毋宁说是生态思维。行癫为“坚持伙伴优先”提前确立了基调。
阿里云的姿态,正因此变得亲和、谦逊,甚至满眼敬畏。
为匹配“合伙伙伴优先”策略落地,蔡英华公布了诸多激励政策、能力支撑、落地机制等。
老实说,我们没见过阿里云如此直接吐血的激励。不止商机共享、产品集成、解决方案共创及交付服务与伙伴全面对接,也不止多重专项资金支持、帮伙伴入住云市场带流量转化、自己主导的项目推荐伙伴总集,甚至出现了这类表达:
1、“混合云有个原则,坚决执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半条命交给伙伴!”(黄海清)
2、“阿里云的战略及发展方向将第一时间向伙伴传递,以便伙伴提前调整和布局。”(蔡英华)
此前接受采访时,蔡还强调:“我们要对客户敬畏,对能力敬畏,更要对合作伙伴敬畏。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单打独斗,肯定不会成功。”
他披露的一组数字,能说明敬畏的逻辑:过去4年,合作伙伴业务增速两倍于阿里云同期复合增长率;合作伙伴业务规模4年增长7倍,已达亿。截至上一财季,伙伴业绩于阿里云营收占比已达1/4。伙伴业务每提升1成,相当于阿里云大盘增长百亿。
不过,谦逊、敬畏背后,还是有自信在。
一重是阿里云日益深厚的能力结构。
它已成为全球IaaS、PaaS底层软硬件能力最强的平台之一。
年底,Gartner评测报告显示,阿里云基础设施产品能力,全球第一,尤其计算、存储、网络、安全项4,得分最高。
没有技术能力支撑,所谓“边界”、“坚持伙伴优先”都会沦为空话。
蔡英华表示,这是“最最底层的基础”。但还不够,必须围绕业务场景、数据处理、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