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时间」
聊聊美国跨学科设计硕士项目
什么是跨学科设计项目?
在美国读设计硕士体验?
跨学科专业设计项目有什么特色?
设计深造的新可能?
本期梨时间,「一只梨」资深UX设计导师,顾万航,将为你深度解读美国跨学科设计项目,以及设计深造选择的新方向。
本期将带你了解美国跨学科设计深造项目的方方面面!
↓↓↓
嘉宾介绍
?GUEST?
顾万航
Howard
一只梨资深UX设计导师
现担任PwC(普华永道)设计经理
曾担任UrbanOutfittersGroupUX设计师
硕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IPD(整合产品设计)
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
点击观看「梨时间」全程回放
什么是跨学科设计项目?
跨学科设计项目有什么特色?
设计深造的新可能?
.......
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硕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整合产品设计,现任职于普华永道的顾万航导师,将在本期分享自己对跨学科设计的认知与理解,以及美国跨学科设计的资源与前景。
「跨学科设计」
点进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还在纠结留学选择哪个方向更好呢?是选择本专业还是选择更感兴趣的其它方向呢?只要你想的,本梨统统都能满足!咱们今天就先来唠唠跨学科设计。????????你适合跨学科设计吗?
从有深造念头到正式申请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适合自己职业规划的深造方向,那么如何确定自己的深造方向呢?又如何能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跨学科设计呢?别急,先来听听顾导怎么说。
没有设计背景但向往设计?想跳出固有设计领域完成设计转型?想要提升设计思维能力?想要落实设计为本的创业设计产品?恭喜你,你非常适合今天的话题——跨学科设计!
当然如果你对某个特定设计领域更有强烈的兴趣或是注重匠人精神,想在某个领域深耕的话,选择一个细分设计专业或许会更适合。毕竟细分设计专业的院校会全方位的围绕其配备课程和师资,并专注这个领域去发展它的校友网络和学术资源。
「交互设计」排名最高的十所美国顶尖院校榜交互设计必看美国顶尖艺术类院校汇总
跨学科设计是什么?
设计本身是一个感性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学科,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以用户为核心出发点,用令人愉悦的体验去解决用户的问题,这对于整个设计行业而言,都是共通的,也是一个优秀的产品需要满足的一个因素。
但是一个设计从创意概念到落地的过程中,还必须满足工程技术层面的可行度,即feasibility,满足市场层面的合理定位,即viability。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因为设计在实战中经常需要借助工程和商科两个学科的知识去克服挑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如何将这三个学科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帮助设计教育更好地去满足好行业的需求,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跨学科设计的框架。
但同时设计跨学科也不仅限于此,像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类的学科也可以和设计学进行交叉教育,只是目前这方面主要还是以一些课程的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项目,但是在未来,这种模式还是非常有前景的,大家也可以尝试多方面拓展设计的可能性。
设计+工程
「设计+工程」
首先从设计和工程这两个学科的交叉来看,美国已经有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开办了相关的硕士项目,例如西北大学开办的EDI(EngineeringDesignInnovation),哈佛开办的(DesignEngineering)等等。这些项目主打的架构都是在自己大学内部的设计学院和工程学院进行学院层面的合办,除此之外呢,也有像罗德岛设计学院和布朗大学合作的MADE(MasterofArtsinDesignEngineering)跨校项目,顶尖设计院校+常春藤大学,强强联手的王炸组合,听上去就很诱人对不对?
但是这些工程方向的交叉项目,会更看重工程领域的东西。比如在招生的时候,有的学校会明确提出只招收有工程背景的学生,并且在申请的时候会格外的看重申请者的作品有没有体现工程方面的思考。并且在进入这个项目之后,学校会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会鼓励学生用最前沿的技术去制作Prototype原型,从而设计出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设计作品。
设计+商业
「设计+商业」
美国有不少设计院校开设了商业战略管理等方向的硕士项目,甚至还有设计和MBA的双学位。例如纽约非常厉害的两所设计院校,Parsons和Pratt都有开设战略设计、管理以及设计管理方向的项目。
也许大家会疑惑,为什么这样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商科强校,例如哈佛、沃顿这些综合性大学没有推出类似的设计交叉项目呢?因为这些交叉项目的目标受众其实是已经拥有一定设计行业的工作经验的申请者,当他们想要继续在这个行业内成长为管理层或者领导者时,设计院校就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和行业资源,这些交叉项目通常会去探索设计行业的企业管理和运作、产业伦理、可持续发展等等相对宏观一些的命题,而他们最终产出的作品,也会包括像策划案这样的非传统设计作品。所以感兴趣的申请者一定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这个方向,职业规划和从业经验是是否匹配这些项目的要求。
设计+工程+商业
「设计+工程+商业」
那么有没有这三个学科同时交叉的项目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在美国提出这个理念的硕士项目主要有这三个,即MIT的IDM(整合设计管理),宾大的IPD(整合产品设计),和CMU的MIIPS(产品和服务的整合创新)。其实这三个项目的名称中都有同样一个词叫做integrated整合,可以看出他们把跨学科的这样一种理念直接体现在了他们的名称里面。
哈佛大学
新开了一个跨学科解决创新的设计专业
这三所学校其实各有各的强项。比如MIT的强劲的技术研发实力,宾大大名鼎鼎的沃顿商学院,CMU全美顶尖的设计学院实力。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他们在招生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年,IPD就曾经邀请IDM、MIIPS、EDI项目的学生来到费城,一起举办了一次维持24小时的联合设计工作坊,从中也可以看出,相似理念的项目之间,其实也是非常乐意去彼此学习和交流的。这三个项目都会面向这三个学科中任意一个教育或者工作背景的申请者去招生,所有的申请者必须都提供创意作品集,IDM还需要申请者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
跨学科设计项目特色?
宾大IPD|全球Top1商学院联合打造的藤校设计专业
共享资源
宾大的IPD项目由其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和商学院三个学院联合创办,就读学生可以享受整个宾大丰富的教育和人脉资源。
第一,个性化定制课程。除了规定必修学分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在全校各个学院里自由选择组合,形成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个性化课程表。顾导当时对用户体验、战略咨询等方面感兴趣,所以第二学年就在沃顿和设计学院选择和咨询相关的课程,和很多有经验的MBA专业人才做了不少商业proposal,在对该领域完全陌生的情况下,这些课程帮顾导去适应美国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第二,课外实践项目。在日常课程之外,学生们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参与到全校范围的课外设计实践项目。上图展示的是宾大著名的沃顿IDClub(InnovationandDesignClub),它的定位是面向沃顿的学生去普及designthinking理念的学生组织,该组织会整合宾大的创意资源,并利用沃顿的金字招牌,去说服客户赞助举办不同主题的设计挑战,而且IPD的学生每年都是这个组织中中流砥柱般的存在。顾导当时就读时候的赞助客户是美国的时尚品牌MichaelKors,他还和其他几个专业的队友一起去纽约的实体店做调研,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他们当时推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移动APP的概念设计,这个作品后来还非常给力地帮助顾导顺利找到第一份工作。宾大IPD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带来真实客户发出的真实的商业挑战,这其中的businessneed和findtheuserneed都是有逻辑可循的,这种有具体的商业背景项目对以后的求职之路都有很大的助力。
总的来说,IPD的跨学科项目架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教育和实践平台,无论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战能力。
产品思维
跨学科项目会多维度的去探索如何把一个创意落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业产品,从而去深度培养学生的产品思维。IPD的毕业设计其实是这个这个特色最好的体现,这是一个维持整整一年的持久战,并且最后的设计报告中会要求学生全方位地去呈现设计、工程和商业三个层面的思考。顾导也恰好参与旁听了届IPD毕业生的毕设报告,因为疫情,今年6个团队的报告都是在线上远程进行,老师们也提到今年疫情的确对大家的实地调研和原型制作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最后大家呈现的的作品还是一如既往的全面和有趣,其中也涉及到了美国的山火、咖啡渣的循环利用等紧跟时事的选题。
IPD的毕设形式是2~3人的团队战,而非个人战,所以第一年放暑假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就会提前开始去互相沟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感受大家的背景和性格是否合适,从而争取在第二年开学前就能够找到满意的队友。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重视组队这件事呢?因为你和你的毕设队友一旦组队,就感觉成为了一家迷你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都必须同甘共苦,你们可能会争吵,你们可能会闹矛盾,但是在这种反复的沟通中,你们必须做到将一个创意去转化成能够落地的最终产品。而且学校内部就有很多创业基金和比赛,去激励学生直接造福社会,所以很多毕设作品优秀的学生会选择直接用毕设作品概念去联手创业。
「Lia」
这是由比顾导高一级的两位IPD学姐共同设计的可降解的验孕棒。两位学姐通过观察和调研发现美国市场上大多数的验孕棒产品都是塑料制品,有的甚至还会包括一些电子元件,这样不仅对环境不友好,而且保密性也特别差,所以她们抓住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女性消费者市场,采取一种在纸张上能够显示怀孕结果的生物技术,并且结合一些人机工程学去反复去推敲够最方便用户使用的产品形态,所以该产品的卖点就在于用户在测完结果后可以直接丢进马桶中冲刷掉,在更加环保的同时,也保证除了用户自己之外,任何人都不会看到验孕结果。这个产品可以说是完美地体现了设计、工程和商业思维相结合的跨学科理念,从年在设计报告中初次登场到年3月份正式发售,经历了七年的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这款产品终于真正落地成形,这种自己的创意一定要靠自己实现的产品思维和企业家精神,也正是跨学科设计的魅力之一。
「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