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外交观察middot第17期

年中国经济外交十大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项目组

年,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新冠疫情肆虐,多种国际交流中断;世界经济疲软,各家自扫门前雪;大国竞争不断升级,各种经济冲突频发。但在众多困难之中,中国经济外交依然逆势而上,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成绩,主要凸显出以下四个特点:持续深化开放,应对美国脱钩行动;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维护世界多边主义;理性管控分歧,稳定国际经济环境;多方并举,捍卫国家经济安全。

为记录和呈现年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事件,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线索和演进趋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项目组经过仔细遴选,发布“年度中国经济外交十大事件”。这是项目组第二次发布年度十件大事。具体如下:

一、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成,

中欧经贸关系有望全面走深走实

12月30日,中国和欧盟双方最高领导人宣布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谈判历时7年、历经35轮磋商,堪称中国自入世谈判后所经历的时间最长、过程最为曲折的经济合作谈判。该协定涵盖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重要议题领域,不仅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化保障、助力中欧经贸关系走向高效全面的阶段,也为未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和世界新一代投资规则的形成树立了蓝本,是中国联手欧洲在经贸领域为世界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的又一次重大贡献。在中美经贸摩擦尚未缓和的背景下,中欧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反映出双方排除美国干扰、相向而行的愿望和决心。中欧投资协定也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最终签署,亚太经济整合逆势推进

11月15日,在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协议,宣告在经历八年的艰难谈判后RCEP最终达成。RCEP是当下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包括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两大经济体,覆盖约全球人口的30%,约占全球GDP的29%。对中国而言,这是参与成员最多、经济规模最大、地缘政治影响最广的一个自贸区,是中国自贸区战略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RCEP的最终签订也意味着,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两大背景下,亚太国家通过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合作行动,来支持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并继续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

三、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巨大破坏性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贸伙伴格局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因受疫情冲击而需求萎缩,与中国的贸易额在不同程度下滑;东盟自年2月以来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且其地位持续巩固。伴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的深化,本年度中国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也取得丰硕成果。具体包括:中国与柬埔寨签署自贸协定,这是继新加坡之后与东南亚国家达成的第二个双边自贸协定;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召开,强化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水资源合作,加速“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基建外交成效显著,中泰铁路签署亿人民币合作项目,中老铁路建设顺利,老挝境内万象至琅勃拉邦段完成铺轨、国内段隧道工程完成99.4%,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越南首条城市轻轨全线完工,中菲签署马尼拉三座桥项目等。

四、美国对华技术战不断加码,

中美技术竞争态势日益严峻

年,中美关税战告一段落,但美国对华技术战的攻势却日趋猛烈、手段更加精准化和多样化,而中国信息与通讯技术企业则首当其冲。一方面美国利用其技术优势,从破坏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的供应链开始,逐步展开全方位、多层次、有步骤的遏制和打击,不断更新实体清单并相继出台中国共产党军事企业名录和军事最终用户清单。美国于8月17日再次将38个华为相关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后,清单中华为相关的实体现已达个;12月22日,中芯国际及其十家相关企业亦被列入清单。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利用其市场优势,联合国内商界力量共同驱逐中国通信服务商。自7月31日特朗普政府威胁封杀TikTok到8月5日宣布实施“净网”计划,中国四家在美电信运营商面临关停风险,TikTok、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luehuoban.com/zhzy/7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